协合运维:如何做好技改的那些“选择题”?
发布时间:
2021-08-02 17:56
来源:
7月29-30日,由中国电力技术市场协会运维检修分会主办的 “首届(2021)全国风电技术改造年会” 在北京召开,北京协合运维风电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协合运维“)技改服务事业部总经理王彦龙出席会议并做《风机技改的思考与探讨》主题演讲。
技改作为提高新能源存量资产的安全性和投资收益的有效手段,被普遍认为是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的服务产品。据行业协会不完全统计,2020年全国针对主流机型的技改方案已超过300个,针对 “孤儿机组”、“10年以上老旧机组”等特定设备群体,市场上有换机舱、上大压小、叶尖延长、换主控等综合性较高的大型技改服务产品。
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存量市场仍然有大约40%的机组运行年限处在5-10年这一“中青年”阶段,它们的技改需求特征主要集中在诸如针对齿轮箱、变频、变桨等部件的中小改造。它们对技术的综合性要求不高,但需求点在于能以小的投入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设备安全性能和发电性能。在这种场景下,从如何通过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到精准地选择技改项目和方案做到对症下药,并且通过安全可靠的交付达到满意的效果就显得尤为关键。
作为新能源投资运营商旗下的专业服务公司,在技改项目选择方面,协合运维始终认为技改不能搞大水漫灌,把有限的生产费用投入到最紧急、成本低、且收益见效最大的问题解决中,治先改后、养治结合,才是最优选择。在技改项目交付方面,协合运维认为需要依靠强有力的措施手段,确保分散在遥远的全国各地的一线服务工程师能够专业、标准、高效地实施方案,正确地做事,强化技改交付质量确保技改效果,才能将技改的最后一公里价值落地。
站在电站投资运营商的视角之下,技改业务技术含量再高,都不能脱离了运营的范畴只谈技术。运营是为了实现生产目标,各项密切相关的管理工作的总和,没有对于生产要素和技术要素的高效统筹组织与运用,再创新的技术也难以成形长板效应。
出生于协合新能源集团自有电站的资产管理需要,运营的思维根植于协合运维的企业基因之中,内生外延地衍生出基于数据驱动的设备预警、智能诊断、维修决策、现场运维、技改优化、备件供应等一站式服务解决方案。在“30·60”伟大目标的指引下,协合运维始终愿与行业有志同仁并肩站在浪潮之巅,共同迎接风雨的洗礼和时代的挑战。